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项目第一期投资总额


        四川眼科医院批准成立于2017年6月9日,位于成都市天府四街153号。医院按国家三级甲等眼科医院标准建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4.5万平米,一期投入3.6亿元,开放床位100张,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眼科专科医院。建有门诊、住院部、日间手术中心、屈光手术中心、视光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3D打印实验室、眼科研究室、远程医疗工作室、名医工作室、国际医学中心,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八个最先投入运行的区域性眼科医疗中心之一。
        医院充分发挥在眼科临床诊疗、眼科医疗技术创新、创新药物研发、眼健康公益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及优势,利用云计算、5G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放和创新性办院等现代手段,以普通和定制的方式开展眼科医疗服务,打造“医、教、研、产”多位一体的医疗平台,大力推进公益眼健康服务。
        医院汇聚了一批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硕博导师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核心专家。医院目前配置人员19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占职工总数的71.51%;拥有各级各类眼科医生57人、其他科医生10人、视光6人、医技13人,眼科医师中有主任医师22人、副主任医师24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31人。本院有党员15人。
        医院眼科设置眼表及角结膜病、白内障、屈光、视光、斜视与小儿眼科、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与眼眶肿瘤、医学验光配镜等9个专业和功能区。设置有眼科手术中心、临床麻醉科、内科、检验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GCP中心)、医学影像科等部门。
        开设普通眼科门诊、眼科急诊、眼科专家门诊、眼科名医工作室。开设干眼门诊、老视门诊、青光眼门诊、葡萄膜疾病门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高度近视门诊、遗传病及先天性眼病门诊等专病门诊。
        医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理念,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就诊流程可视化可预见,就诊更便捷;以全球百万级患者大数据为蓝本,基于“云共享”技术和个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定制化诊疗方案;携手国内外多家高端商业保险,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商保直付通道;提供跨文化、多语种诊疗服务、一对一个性化“眼健康管家”式服务;融合医疗、科普、互动等多元化场景,为患者创造“沉浸式”就医体验。形成全眼病、全家庭、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依托爱尔眼科国际化眼科医疗平台,四川眼科医院积极承办国内及国际援外培训,打造系统化的综合临床培训体系。与此同时,四川眼科医院持续引进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先进的眼科诊疗技术,推进与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打造纵深化的国际科教研学术平台。
        未来,在“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路上,四川眼科医院将造福广大眼疾患者,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医院新闻
党建文化
公益慈善
荣誉资质
企业合作

诊疗规范促安全,履职尽责育新人
规范是医院的生命线,为持续提升全体临床医生的规范意识,2022年7月11日,四川眼科医院在16楼会议室召开全体医生工作工作会,对部分核心制度进行细化,刘东敬副院长、吴桐副院长参加会议,孙丰源院长出席会议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会议由吴桐副院长主持。

提升质量与安全分析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怎样有效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也是眼科医院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2022年国家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四川眼科医院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全目标。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迎接二十大的召开,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党支部于7月1日下午开展了“七一”建党节庆祝系列活动。

学习两会精神 关爱老年健康
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党委与成都高新医学会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活动

四川眼科医院被授予成都高新医学会理事单位
2021年6月22日,成都高新医学会领导一行莅临四川眼科医院走访参观,爱尔眼科四川省区CEO万伟、爱尔眼科四川省区总院长樊映川及职能科室部门负责人陪同参观座谈。

推进公益服务,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九寨沟县“盟爱光明行”
自2018年开始,“盟爱光明行”公益工程创立并开展实施,由民盟四川省委加强指导,民盟成都市委联系协调,依托爱尔眼科医院专业技术资源,积极搭建起医疗帮扶援建长效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光明之花,绽放高原——共谱德格卫健专科发展新篇章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精神,积极响应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健康帮扶号召,在成都高新医学会的组织和统筹下,四川眼科医院与辖区知名医疗机构、爱心企业一道,发起向徳格县卫生院的医疗技术结对帮扶活动,旨在为当地同胞提供公益眼健康服务,通过“传、帮、带”,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助力助推乡村振兴。